學經簡歷
課程
著作目錄
研究計畫
論文指導
現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計畫主持人(2019-)
「義家藝館」教育性藝術計畫(2014-)
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2013-)
學歷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藝術教育與女性研究雙學位博士(2010)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2001)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學士(1998)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8-202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行政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2011-201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1)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1)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客座講師(2008)
加拿大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實習(2000)
學術服務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Video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edagogy(2017-2019)
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MeDA)研究員 (2006-2010)
榮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11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2023)
- 藝術與人文教育理論研究
- 美術館與學習理論
- 教育性藝術計畫
一、學位論文
吳岱融(2010),Supermarket as a Site for Spectacul-art Pedagogy (dissert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吳岱融(2001),《臺灣美術館中的獨立策展人現象》(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二、專書、專文與報告
吳岱融(2022),《當教學成為形式:一個教育性藝術計畫的生成與反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吳岱融(2021),〈新夥伴關係:多方共創的博物館體驗課程〉,載於《藝創未來—2021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頁74-81。桃園市:桃園市立美術館。
吳岱融(2019),〈教育性藝術計畫作為生態博物館的工法〉,載於陳宣誠主編《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重置流域」論壇》,頁252-261。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吳岱融(2019),〈義士回藝錄:歷程性藝術作為教學法〉,《21世紀藝術文化教育》,臺北市:洪葉文化。
吳岱融(2018),《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與蘇瑤華合譯),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WU, D.R.(2017). “When Teachings Become Form: Concepts-Actions-Conversations-Works”. Chen C. H. (Ed.). IMAG #4.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ISSN: 2414-3332. DOI:10.24981/2414-3332-4.2017)
吳岱融(2017),“When Teachings Become Form: Concepts-Actions-Situations-Conversations-Processes-Works”,載於容淑華主編《2016美感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吳岱融(2016),〈從教中學:讓課堂教學美感成為師生共構的美感經驗〉,載於張中煖、林小玉、容淑華、王筑筠編輯《美感的共鳴:身體與聲音的交響》,頁123-130。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岱融(2015),〈誰被藝術拒絕了?!公眾參與調查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載於劉俊裕、李明俐(計畫主持人),《國際藝文生態觀察與情蒐計畫(一)》,頁106-123。臺北市:國家文藝基金會。
吳岱融(2015),〈身體景觀:從身體察覺到身體關係的歷程性藝術實踐〉,載於張中煖、吳玉鈴、王雲幼、容淑華、吳岱融(編著),《起身共舞﹒藝醫同行:改變界域的藝術人》,頁106-123。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吳岱融(2011),〈創作vs.教學?一個(女性)藝術教育者的省思〉,《藝術學刊》,頁63-80。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三、期刊論文
吳岱融(2013),〈日常景觀與觀看協商〉,《教師天地》(184)。臺北:臺北市教師研中心。
吳岱融(2011),〈創作vs.教學?一個(女性)藝術教育者的省思〉,《藝術學刊》(2)1。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吳岱融(2009),〈從『約制』到『制約』:美術館空間的想像〉,《博物館研究專刊》(2)1。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吳岱融(2007),〈博物館界的文化霸權〉,Dialogue(114)。臺灣臺北。
四、研討會論文
WU, D. R. (2021). “An Arts-Based Ecomuseum in the Pandemic Tim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1 InSEA Asian Webinar.
吳岱融(2019)「教育性藝術計畫作為生態博物館的工法」, 重置流域——「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國際論壇。臺南市:總爺藝文中心中山堂。2019.02.16。
吳岱融(2019)“Transversaliti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ommunity Art Education”, Making│InSEA 2019。加拿大:溫哥華。2019.07.09-07.13。
吳岱融(2018),“When a Home Becomes a Museum A Socially Engaged Art Project”, 後殖民城市記憶(The Postcolonial Urban Experience)研討會。日本: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Ueno Campus)。2018.07.22。
吳岱融(2017),Participatory Art as A-R-T pedagogy,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紐西蘭:奧克蘭大學。2017.11.22-11.25。
吳岱融(2014),“Ca-r-t: Changing through acting-reflecting-teaching”,國際藝術教育協會(InSEA)世界年會論文發表,Australia: Melbourne.
林靜秋、吳岱融(2014),“Embracing and Empowering Urban Youth: Social Relatio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ducational Roles of Museum”,二十一世紀博物館與教育:全球與地方議題研討會,臺灣臺北。
吳岱融(2011),「全球化下的博物館與認同:具有女性主義面向的軟實力」,博物館2011認同建構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臺北。
吳岱融(2011),「視覺藝術vs.職能(Piecing Together Your Future: What Have Visual Arts Taught Us?)」,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年會,U.S.A:Seattle, WA.
吳岱融(2011),「從感知到認知(From Sensation to Perception: Tangoing with Everyday Spectacul-art Pedagogy)」,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年會發表, U.S.A: Seattle, WA.
吳岱融(2009),「獨立策展人現象:一個博物館學的觀點」,視覺藝術策展對話:獨立策展人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臺北。
吳岱融(2009),“Considering Relational Pedagogy in Art Education”, Presentation at The Taiwan National Art Education (TAEA) Annual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吳岱融(2009),「教學做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形式(Teaching as a Form of Art-Making)」,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年會, U.S.A.:Minneapolis, MN.
吳岱融(2009),「站在當代藝術與教育的十字路口:藝術教育結合教學法(When Contemporary Art Meets Education: Toward an Engaged Pedagogy of Art Education)」,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 U.S.A.:Minneapolis, MN.
吳岱融(2008),「藝術創作做為一種(有創意的)抵抗(Art Making as Creative Resistance)」,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 U.S.A.: New Orleans, LA.
吳岱融(2008),「藝術家v.s.藝術教育家?藝術教育養成如何看待藝術創作 (Artists v.s. Art Educators? How Art-Making is Valued in Preparing Art Educators)」,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 U.S.A.: New Orleans, LA.
吳岱融(2007),「『實踐』」作為一種藝術教育方法學:藝術/教育/實踐者」,2007第三屆亞太藝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臺灣花蓮。
吳岱融(2007),「藝術創作v.s.男性凝視(Negotiating the Male Gaze through Art)」,InSEA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域會議論文,南韓首爾。
吳岱融(2007),「透過藝術斡旋:一個女性主義藝術行動(Negotiating through Art: A Feminist Activist Project)」,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第六屆女性研究學術研討會(WSGO), U.S.A.: State College, PA.
吳岱融(2007),「迷思或真相?教學經驗之於藝術教育研究所課程的重要性(A Myth or Reality? How Valuabl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in Art Education Graduate Programs?),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年會,U.S.A.: New York, NY.
吳岱融(2007),「面對教室當中的文化民族主義:迪士尼視覺文化議題之省思(Confronting Cultural Nationalism in the Classroom: Reflections on Issues of Disney Visual Culture)」,美國藝術教育協會(NAEA)年會, U.S.A.: New York, NY.
吳岱融(2006),「博物館界的文化霸權(The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Museum World)」,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
吳岱融(2006),臺北年會及研討會「博物館的新角色與使命」論文發表,臺灣臺北。
吳岱融(2006),「超級市場:視覺文化新感帶(Supermarkets as the Contact Zones of Visual Culture)」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跨界視覺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U.S.A.: Madison, WI.
吳岱融(2006),「食物作為文化符號:超級市場的視覺文化解碼(Food as Culture Code: Decoding Visual Culture in Supermarket)」,食物與社會研究學會(ASFS)暨農業、食物、人類價值學會(AFHVS)學術研討會。U.S.A.: Boston, MA.
吳岱融(2006),「別因為我們沉默便強貼我們標籤(Don’t Lable Us Simply Because We Cannot Speak Up!)」,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第五屆女性研究學術研討會(WSGO), U.S.A.: State College, PA.
吳岱融(2006),「超級市場作為當代藝術博物館:視覺文化觀點(Supermarkets as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 of Everyday Life: Visual Culture Perspective)」,國際藝術教育協會(InSEA)世界年會論文, Portugal: Viseu.
吳岱融(2006),「超級市場作為美術館:一個女性漫遊者的觀點(Supermarkets as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 A Flaneuse’s Perspective)」,美國哈佛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GSRC), U.S.A.: Cambridge, MA.
吳岱融(2005),「超市美學的隱喻(Aesthetics Embedded in Supermarkets)」,美國賓州藝術教育學會(PAEA)學術研討會, U.S.A.: State College, PA.
吳岱融(2004),「『小魔女DoReMi』的影像啟示:性別議題與藝術教育研究」,InSEA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域會議論文,中國北京。
吳岱融(2003),「臺北珍美 臺灣真水」作者,財團法人林迺翁文教基金會,臺灣臺北。
吳岱融(2002),「臺灣美術藝評人」專輯作者群,《大趨勢》,臺灣臺北。
吳岱融(2000),「對傳統的想望,抑或是對永恆的追求——訪漢寶德校長談古橋的風華再現」,《藝術觀點》,臺灣臺南。
五、專書編輯
吳岱融(2013),《新銳:傳統與創新的藝遊》,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採訪與行政編輯)
吳岱融(2002),《新博物館管理》,臺北:五觀藝術。(編輯暨部分翻譯)
吳岱融(2001),《如何行銷博物館》,臺北:五觀藝術。(編輯暨部分翻譯)
吳岱融(2021.3-2024.1),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第三期),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計畫主持人)
吳岱融(2021.3-2021.12),(藝術社會實踐中心子計畫主持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
吳岱融(2021.3-2024.1),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第三期),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計畫主持人)
吳岱融(2019.3-2021.2),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第二期),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計畫主持人)
吳岱融(2018.7-2019.2),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第一期),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協同主持人)
吳岱融(2013-201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產業基礎調查與專題研究,文化部、財團法人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分項計畫協同主持人)
吳岱融(2011),教育部顧問室100-1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B類「科技與社會」。(計畫主持人)
吳岱融(2008), OYCF-Gregory C. and Paula K. Chow Teaching Fellowship。 (授課單位: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吳岱融(2004) ,Graham Endowed Fellowship fro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1 | 李依澤 | 碩士 | 與地方相縫:運用繪本創作探索居住環境與地方連結 | |
111 | 黃培瑋 | 碩士 | 行月誌:社會參與藝術作為地方知識建構的方法 | |
111 | 徐芸 | 碩士 | 藝識自己:尋找教師專業認同的自我敘說 | |
110 | 葉清怡 | 碩士 | 《義家藝館》中的藝術家教師駐館計畫 | |
110 | 張婷翔 | 碩士 | 藝同找自己:藝術教育應用於國中學習障礙者自我探索 | |
109 | 吳智威 | 碩士 | 嚴禁塗鴉:塗鴉行動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歷程與省思 | |
109 | 謝宜蓁 | 碩士 | 一起來玩故事:以故事說演實踐關係取向的教育 | |
109 | 王子翎 | 碩士 | 藝星之旅:特教班學生的美術館之旅 | |
109 | 許筠 | 碩士 | 場邊的細語:參與式藝術計畫與美術館觀眾詮釋 | |
109 | 陳柏宇 | 碩士 | 戲遊美術館:博物館劇場在美術館之實踐方案 | |
108 | 許玄淳 | 碩士 | 舊相機新故事: 藝術教育進入育幼院的意義與轉變 | |
108 | 邱宇晴 | 碩士 | 與壞情緒對「畫」:以負向情緒處理為題的兒童情緒教育共創繪本 | |
108 | 陳品云 | 碩士 | 「舞」逆完美女孩:教育性舞蹈共創計畫 | |
107 | 陳冠臻 | 碩士 | 藝術展演作為一種性別議題的倡議方法:以《拾蒂》為例 | |
106 | 陳彥伃 | 碩士 | 壁耀淡水景與色: 社區本位藝術教育之課程與實踐 | |
106 | 施如瑄 | 碩士 | 話畫/畫話:在參與式藝術中學習人人關係 | |
106 | 游雅茜 | 碩士 | 當藝術成為教學的媒介: 一位藝術與人文教師的實踐與反思 | |
106 | 陳鈺婷 | 碩士 | 從幼兒園藝術創作教學探討幼兒的美感經驗 | |
105 | 劉子寧 | 碩士 | 藝啟來我家・Ulay: 服務學習作為藝術浸潤社區的實踐 | |
105 | 吳採瑄 | 碩士 | 客家味緒:關係美學作為藝術教育實踐 | |
105 | 曾品璇 | 碩士 | 教學卓越再省思:從情感經驗探討教學間性 | |
105 | 張書婷 | 碩士 | 舊館新風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教育性策展之初探 | |
104 | 郭盈均 | 碩士 | 回收媒材搞創意:媒材探索與兒童創造力之研究 | |
104 | 謝婷婷 | 碩士 | 莊敬夥房:參與式藝術作為一種教育實踐 | |
104 | 楊佳穎 | 碩士 | 立「誌」做自己:認同生成的N堂課 | |
104 | 張譯心 | 碩士 | 畫畫的房間:以藝術教育治療作為泛自閉症兒童創作歷程之研究 | |
103 | 周翊涵 | 碩士 | 視障者的非視覺藝術創作體驗與學習之探究 | |
103 | 謝愛昀 | 碩士 | 第56號教室之教學策略融入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美術課程之可能性:以吉華獨立中學為例 | |
102 | 鄭夙雅 | 碩士 | 面對他者:談藝術家的恐懼 | |
102 | 柯佳佑 | 碩士 | 歡迎來我家:以參與式藝術創作探究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實踐 |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2 | 胡忻儀 | 碩士 | 大展身手做展覽:策展工作坊作為兒童展覽識讀之研究 | |
110 | 謝均平 | 碩士 | 藝展長才:展覽增能課程之設計與實踐 | |
110 | 游琇媛 | 碩士 | 微化石觀察家:國立臺灣博物館《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 | |
109 | 張槿澍 | 碩士 | 茗韻拼圖:臺灣烏龍茶文化體驗課程在國小的實踐 | |
109 | 王奕分 | 碩士 | 紙上花園:開啟自我覺察的藝術教育實踐 | |
107 | 張繻丹 | 碩士 | Be the One:性霸凌防治融入藝術課程 | |
106 | 尤幹.尤勞 | 碩士 | 文慶埔路:社區本位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與實踐 | |
106 | 黃禾筠 | 碩士 | 漫畫「議」同看: 漫畫融入國中視覺識讀課程教學實踐 | |
106 | 廖健茗 | 碩士 | 運用藝術課程進行國小師生協同策展之話語權研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09 | 李加琪 | 碩士 | 人生四味故事盒:給精神疾患者的藝術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