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國立228紀念館諮詢委員
博物館學季刊編輯委員、上海科技館編輯委員
Museum Worlds Journal國際編輯顧問
學歷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2003)
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1997)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經歷(1988)
經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201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2012-201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2008-201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2005-2007)
國立花蓮師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2003-2005)
英國Victoria & Albert Museum實習(2003)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博物管組組員(主要工作:新竹影像博物館的籌設與Chihuly玻璃藝術節國際策展)(1998-1999)
榮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9學年度特聘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7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學術專題討論
- 博物館與當代社會議題
一、專書、專文與報告
陳佳利(2020),〈漢生病患之再現與發聲:論「樂生博物故事館」之展示建構與詮釋〉,收錄於《隔離與回歸:戰後東亞的漢生病政策與醫療人權》。臺北︰巨流出版社。
Hsu Huang & Chen, Chia-Li(2018), “Displaying and Interpreting Industrial Pollution: A Study of Visitor Comments on ‘When the South Wind Blows’.” in The Future of Museum and Gallery Design: Purpose, Process, Perception: pp.288-303. eds. by S. MacLeod, T. Austin, J. Hale and O. H. Hing-Kay. London: Routledge.
Chen, Chia-Li(2018), “Museums and National History in Conflict: Two Case Studies” in A Companion to Public History, ed. by David Dean. New York: Blackwell, pp.441-454.
陳佳利(2015),《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
Chen, Chia-Li(2014), “Remembering traumatic events: the 921 Earthquake Education Park, Taiwan”, in Displaced Heritage. Chapter 7: pp.71-82. in Displaced Heritage: Responses to Disaster, Trauma and Loss. eds. Convery, I. Corsane, G. & Davis, Peter. Woodbridge: The Boydell Press.
Chen, Chia-Li(2010), “Museum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Learning and Recollection in Local Museums in Taiwan”, Saarbrucken: VDM Publishing House.
Chen, Chia-Li(2010), “Gaze, Disability and Human Rights in Taiwan: The Losheng Story Museum”, in Re-resenting Disability, Chapter 17: pp.244-256. ed. Richard Sandell. London: Routledge.
陳佳利(2007),《被展示的傷口:創傷與記憶的博物館筆記》。臺北:典藏出版社。
Chen, Chia-Li(2007), “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Identity: A Case Study in Taiwan”, in Museum Revolutions: How Museums Change and are Changed, Chapter 17: pp. 173-188. eds. Simon J. Knell, Suzanne MacLeod & Sheila Watson. London: Routledge.
陳佳利(2007),〈永恆的獻祭——文學與電影中的蒐藏情狂〉,收錄於《蒐藏:懷舊與流行的百寶箱》。臺北:典藏出版社。
陳佳利(2007),〈蒐藏三部曲——蒐藏研究與方法初探〉,收錄於《蒐藏:懷舊與流行的百寶箱》。臺北:典藏出版社。(與林文合著)
二、期刊論文
陳佳利(2020),〈朝向全人美術館:臺灣美術館的文化平權觀察〉,《藝術認證》,95:45-53。
陳佳利(2019),〈博物館人權教育活動規劃策略與實踐方案:加拿大人權博物館個案研究〉,《博物館學季刊》,33(1):5-23+25。
陳佳利(2019),〈搭乘「陶博時光機」回憶過往: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失智症長者教育活動研究〉,《陶博館館刊》,1:40-49。(為本文通訊作者,與王譯慧合著)
Chia-Li Chen(2019), “Introduc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within a Memorial Museum Framework: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Taiwan’s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34(6): 562-576.
陳佳利(2018),〈博物館人權教育之師資培育:教師參與人權研習營之經驗與需求之研究〉,《台灣人權學刊》,4(4):55-83。
陳佳利(2018),〈回憶的香氣與旋律——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失智症教育活動之行動研究〉,《博物館學季刊》(THCI),32(2):79-101。
陳佳利(2018),〈大學博物館的當代接軌:以曼徹斯特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與社區經營策略為例〉,《台灣博物季刊》,37(2):66-71。(為本文通訊作者,與謝宇婷合著)
陳佳利(2017),〈文學主題音樂對於博物館參觀經驗之影響〉,《博物館學季刊》(THCI),31(3):5-30。(為本文通訊作者,與蔡振家、杜薇合著)
陳佳利(2017),〈在過去的時光中相遇——利物浦博物館高齡教育活動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THCI),31(1):5-25。
Chia-Li Chen & Min-Hsiu Liao(2017), “National Identity, International Visitors: Narr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Taipei 228 Memorial Museum”, Museum and Society, 15(1): 56-68.
陳佳利(2016),〈博物館展覽在人權教育中的角色——以三個展覽個案為例〉,《博物館學季刊》(THCI),30(1):47-71。
陳佳利(2015),〈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再現: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口述歷史展示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THCI),29(2):85-105。(為本文第二作者及通訊作者,與楊愉珍合著)
Chen, Chia-Li & Tsai, Chen-Gia(2015),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Visitor Museum Experience: A Case Study of The Laiho Memorial Museum, Taiwan”, Visitor Studies, 18(2):183-195.
陳佳利(2014),〈再現/去污名:精神疾病之展示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8(3): 67-86。
Chen, Chia-Li(2014), “The Beautiful Minds: The Role of Museums in Interacting with Visitors with Mental Illness”, Museum Worlds, 2:136-147. (The first author)
陳佳利(2013),〈Old is New!?故宮宣傳影片及青年觀眾解讀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7(4):5-25。(為本文第二作者及通訊作者,與劉曉樺合著)
陳佳利(2012),〈博物館與身心障礙團體之文化參與權:英國與台灣的個案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6(2):89-109。(與張英彥合著)
Chen, Chia-Li(2012), “Re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Traumatic History: A Study of Visitor Comment Books at the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Museum”,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7(4):375-392.
陳佳利(2011)。〈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臺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脈絡與展示內涵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5(1):39-66。
陳佳利(2011),〈眷村、博物館與性別:論龜山眷村故事館之性別展演〉,《博物館與文化》,2:53-88。(與江濡因合著)
陳佳利(2010)。〈身障者之再現與發聲:論「樂生博物故事館」之展示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0:287-319。
陳佳利(2010),〈博物館中的文學聲景:試析聲音元素在文學展示中的角色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24(1):93-113。(與蔡振家、李捷葳合著)
陳佳利(2010),〈蒐藏詩學:人與物創作之生命印記〉,《藝術認證》,33:34-39。(與林文合著)
陳佳利(2009),〈創傷、知識與回憶——探921地震教育園區的展示建構與詮釋〉,《臺灣文獻》,60(4):1-32。
陳佳利(2009),〈回憶法與英國博物館:促進年長者參與之應用〉,《科技博物》,13(2):5-26。(與城菁汝合著)
陳佳利(2009),〈社區互動與文化參與新取徑:探萊斯特郡開放博物館的理念與實務〉,《博物館學季刊》,20(2):21-40。
陳佳利(2008),〈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科技博物》,12(2):47-70。(與馬若喬合著)
陳佳利(2007),〈創傷、博物館與集體記憶之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6:105-43。
陳佳利(2007),〈生命中不可再現之痛:論戰爭紀念博物館之展示與敘事策略〉,《博物館學季刊》,21(1):59-73。
陳佳利(2006),〈從時空壓縮到夢想的角落:博物館時空結構初探〉,《文資學報》,2:89-105。
陳佳利(2004),〈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18(4):43-59。
陳佳利(2004),〈博物館實習研究:英國與台灣經驗之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8(3):73-96。(與城菁汝合著)
陳佳利(2004),〈收藏、自我與後現代:兒童與青少年收藏行為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8(2):47-70。(與林澤豐、林文合著)
陳佳利(2003),〈博物館、多元文化、與社會參與平等——以英國的經驗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7(1):139-148。
Chen, Chia-Li (2003), “Interpreting History: Adults’ Learning in the Taipei 228 Memorial Museum”, Museological Review, 9:16-29.
Chen, Chia-Li(2002), “The Museum in Transi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North East Taiwan”, Museological Review, 8:37-50.
陳佳利(2001),〈輕鬆閱讀——談歷史博物館展示設計〉,《博物館學季刊》,15(1):75-80。
三、研討會論文
陳佳利(2022),「行動主義思潮下的專業與實踐:博物館人的觀點」,第十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2年10月27日-10月28日。(與葉家妤共同發表)
Chen, Chia-Li(2021), “Beyond Accessibility: Destigmatize Minority & Its Challenge”, Defending the Right to Culture, FIHRM 2021 Annual Conference,Museum of Liverpool,September 16. 2021. (Invited speaker).
陳佳利(2021),「行動主義思潮下的博物館專業:當代議題之展演與實踐」,博物館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1年10月28日。
陳佳利(2021),「困難歷史之展示與挑戰:敘事主體與責任探討」,博物館歷史學論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21年9月26日。
陳佳利(2020),「抵抗、回憶與認同:再現納粹大屠殺女性受難者的聲音與經驗」,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0年10月29日-10月30日。
Chen, Chia-Li(2019), “Representing Colonial Governance and Its War Crime: A Study on the Museum Narrative Complex in Taiwan”, ICMEMO & FIHRM joint session, ICOM General Conference, Kyo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2019.09.01-07.
陳佳利(2018),「博物館人權教育與困難記憶傳承之實踐與挑戰:教師參與人權研習營之經驗與需求之研究」,第八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記憶所繫之博物館:再現、傳承與遺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8.10.25-10.26。
陳佳利(2017),「回憶的香氣與旋律: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失智症參訪活動個案研究」,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英國與臺灣的博物館實踐研討會,國立台灣美術館,2017.10.31-11.01。(與游貞華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7),「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國際研討會,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2017.10.17-10.18。
Chen, Chia-Li(2017), “Touch, Listening and Recollection: A Study on the Museum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 Dementia”, Paper presented in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Inclusive Museum Conference,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2017.09.15-09.17.
陳佳利(2016),「觸摸記憶:英國博物館規劃高齡教育活動之研究」,第七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人類世的博物館:藝術、科學、當代社會變遷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6.10.26-10.27。
Chen, Chia-Li(2016), “Displaying and Engaging Visitors in Difficult Issues: A Study on Visitors Comments on ‘When the South Wind Blows’”, Paper presented in CECA, ICOM general conference, Milan: Milano Congress, 2016.07.04-07.07. (與Hsu Huang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5),「博物館展示人權教育之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三個展覽個案為例」,「2015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What’s Next?」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5.11.13-11.14。
Chen, Chia-Li(2015), “Displaying and Engaging Visitors in Difficult Issues: A Study on Visitors Comments on ‘When the South Wind Blow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Museum and Gallery Desig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2015.11.13-11.15 (與Hsu Huang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4),「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再現: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口述歷史展示之研究」,第六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2014.10.30-10.31。(第二作者)
陳佳利(2014),「展示奴隸販運及其文化遺產:國際奴隸博物館與倫敦博物館之展覽敘事研究」,第六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2014.10.30-10.31。
陳佳利(2014),「再現/去污名:精神疾病之展示研究」,ICOM-INTERCOM & FIHRM 2014 Taipei Conference,2014.05.01-05.04。
陳佳利(2012),「博物館與精神障礙者之互動」,「博物館 2012:博物館與社會包容」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1.11.20-11.22。(與林式穀、林俊宏、劉德祥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2),「背景音樂對博物館參觀經驗之影響:以賴和紀念館為例」,第五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想的與跳的:博物館中的教與學及其超越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1.10.25-10.26。(與蔡振家、杜薇及葉蓉樺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1),「博物館與身心障礙團體之文化參與權:英國與台灣的個案研究」,2011博物館研究學術研討會——「十字路上的博物館」會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1.11.24-11.25。(與張英彥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1),「博物館與性別:論龜山眷村故事館之性別展演」,2011博物館研究學術研討會——「十字路上的博物館」會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1.11.24-11.25。(與江濡因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1),「Old is New!舊瓶裝新酒?從故宮形象廣告探青年觀眾之印象與認同」,「認同建構——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11.17。(與劉曉樺共同發表)
陳佳利(2010),「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台灣文學博物館發展與展示內涵之研究」,「博物館的展示景觀」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2010.11.18-11.19。
Chen, Chia-Li(2010), “Re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Traumatic History: A Study on Visitors’ Comment Book of the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Museum”, ICOM General Conference, CECA Committee. China, Shanghai City, 2010.11.07-11.12.
陳佳利(2009),「創傷、知識與回憶之間——探921地震教育園區的展示建構與詮釋」,台灣自然災害史與災後重建學術研討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09.18-09.19。
陳佳利(2009),「英國社會參與平等政策與實踐——以V&A及開放博物館為例」,台英博物館實務研習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2009.03.25-03.27。(Keynote Speaker)
陳佳利(2008),「從隔離到再現痲瘋: 樂生博物故事館蒐藏與展示建構」,「博物館蒐藏的文化與科學」學術研討會,第三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2008.11.07-11.08。
陳佳利(2006),「創傷、博物館與集體記憶之建構」,「製作博物館」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2006.9.14-9.15。
陳佳利(2006), “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Identity: A Case Study in Taiwan”, The Museum: A World Forum,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2006.04.25-04.27. (Invited Speaker).
陳佳利(2005),「社會參與平等之博物館美術教育:以英國及台灣的經驗為例」,第五屆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上海師範大學主辦,2005.08.15-08.18。
陳佳利(2004),「追憶逝水年華——民眾參觀博物館之時空經驗之研究」,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2004.09.09-09.10。
Chen, Chia-Li(2004), “Clog Collecting in the Bai-mi Community of Taiwan”,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Popular Culture / American Culture & Southwest Texas/Popular Culture & American Culture Associations, 2004.04.07-04.10.
四、翻譯
陳佳利(2014),〈博物館與人權架構〉,《博物館學季刊》,28(3):7-27。(與城菁汝合譯)。
陳佳利(2008),〈夏綠蒂遊莫內花園〉,臺北:典藏。
陳佳利(2003),〈博物館與社會不平等的爭鬥:角色、責任與抗拒〉,《博物館學季刊》,17(3):7-24。(與城菁汝合譯)
五、編輯
陳佳利、林文(2007),《蒐藏︰懷舊與流行的百寶箱》。臺北:典藏出版社。(與林文共同編輯)
陳佳利(1999),《「熠熠風華——屈胡利的玻璃王國」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陳佳利(1999),《竹塹美展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六、其他
陳佳利(2013),亞太地區博物館教育的可能與挑戰:ICOM-CECA Asia-Pacific區域會議紀實,博物館簡訊(64):36-40。(與城菁汝合著)
陳佳利(2013),質性觀眾研究初探:理念與方法,博物館簡訊(63):6-9。
陳佳利(2012),揭露隱藏的歷史:評《再現身心障礙:博物館的實踐與能動性》,博物館與文化(4)。
陳佳利(2012),站在十字路上的博物館:博物館學術研討會2011,博聞eMnews,第十期。
陳佳利(2012),臺灣博物館研究趨勢探討:從“十字路上的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談起,上海科技館,4(l):53-57。
陳佳利(2011),懷舊、租屋與常民生活:從雪梨蘇珊娜房舍博物館談起,博聞eMnews(6)。
陳佳利(2009),追憶祖先的文化與生活起─從哈茲力斯與斯坎森博物館談起,博聞eMnews(1)。
陳佳利(2007),書寫澎湖記憶、聆聽女性聲音,澎湖生活博物館專刊(11),第一版。
一、國科會
陳佳利(2013.08-2014.07),再現/去污名:精神疾病之展示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102-2410-H-119-009)(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2.08-2013.07),博物館與精神障礙者之互動(II):英國與台灣的個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101-241-H-119-006)。(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1.08-2012.07),博物館與精神障礙者之互動(I):英國與台灣的個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100-2410-H-119-010)。(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0.08-2011.07),文學文本、展示與聲音元素對博物館參觀經驗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99-2410-H-119-005)。(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09.08-2010.07),聲音檔案應用於文學博物館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98-2410-H-119-007)。(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05.08-2006.07),博物館與創傷記憶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 94-2411-H-026-004),(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04.08-2005.07),博物館在促進社會參與平等之角色及功能之探討︰以台灣及英國的經驗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3-2411-H-026-003)。(計劃主持人)
二、科技部
陳佳利(2021.08-2023.07),博物館行動主義之研究:論述、記憶轉化與實踐,科技部(MOST 110-2410-H-119-005-MY2)。(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20.08-2022.07),集中營博物館展示與人權教育之研究(II):波蘭與柬埔寨的案例,科技部(MOST 109-2410-H-119-010)。(計畫主持人)
陳佳利(2019.08-2021.07),集中營博物館展示與人權教育之研究:德國與波蘭的案例(I),科技部(MOST 108-2410-H-119-006)。(計畫主持人)
陳佳利(2018.08-2019.07),文物與口述史應用於博物館人權教育之研究(II),科技部(MOST 106-2410-H-119-001-MY2)。(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7.08-2018.07),文物與口述史應用於博物館人權教育之研究(I),科技部(MOST 106-2410-H-119-001-MY2)。(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6.08-2017-07),觸摸、聆聽與回憶:博物館高齡教育活動之研究(II),科技部(MOST 105-2410-H-119-008)。(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5.08-2016.07),觸摸、聆聽與回憶:博物館高齡教育活動之研究(I),科技部(MOST 104-2410-H-119-006)。(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5.06-2016.10),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博物館蒐藏與文化展示:歐美與亞太博物館學之對話、研究與教學,科技部(MOST 103-2420-H-119-001-2E)。(計劃主持人)
三、其他
陳佳利(2020.12-2022.7),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博物館專業資訊彙蒐專案。(協同主持人)
陳佳利(2017.06-2018.01),財團法人台北市關渡宮文物館規畫案。(計畫主持人)
陳佳利(2015.04-2015.11),博物館展示之人權教育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4.05-2014.12),桃園市立木藝生態博物館基本策略規劃及展示資源調查案,桃園市文化局。(計劃主持人)
陳佳利(2013.08-2013.11),中正藝廊展場規劃評估案,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計劃主持人)
2021.03-2021.11,策劃「回到判決的那一天──陳武鎮藝術創作展」,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12.10.10-2012.11.08,「依仁遊藝」北藝大30周年校史展,臺北藝術大學行政大樓。
2011.10.07-2011.10.24,策劃「無動不舞——王仁璐舞蹈創作與訪台紀錄」,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2009.06.01-2009.09.15,策劃「藝地.藝景.藝鄉人」展,臺北藝術大學。
2008.08-2010.07,規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馬水龍音樂語言世界學術網站」。
2007.08-2008.07,規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史網站暨資料庫建制。
2007.08-2008.07,規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天國出走.羅曼菲學術紀念網站」。
2008.05.15-2008.06.30,策劃「藝舟擺渡-北藝三遷校史展」,臺北藝術大學藝術推廣中心。
2007.04.27-2007.06.06,策劃 「一葦度江─台灣現代戲劇的領航者」特展,臺北關渡美術館。
2004.05.08-2004.05.30,策劃 「猴~你裝了什麼!?」容器概念展,花東豐田藝文空間 。
1999.05.22-1999.06.27,策劃「熠熠風華-屈胡利的玻璃王國」小型國際展演,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8.07-1999.07,承辦「新竹市國民戲院改建影像博物館規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07 | 顧玉玲 | 博士 | 紀念過往,反思現在: 台灣工殤碑的歷史敘事與集體記憶 |
博物館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2 | 黃淥 | 碩士 | 敘說疾病、再現主體:日本國立漢生病資料館的歷史與展示研究 | |
112 | 陳鈺方 | 碩士 | 博物館與高齡生命教育:世界宗教博物館 《生命藝術體驗旅程》活動規劃與觀眾研究 | |
111 | 陳蘊如 | 碩士 | 藝術展覽中的白色恐怖與人權教育——《回到判決的那一天:陳武鎮藝術創作展》學習單設計與觀眾研究 | |
111 | 張致堯 | 碩士 | 流行文化、世代集體記憶與認同: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展示分析與觀眾經驗之研究 | |
110 | 謝佳均 | 碩士 | 原住民族接觸史、困難歷史與當代議題展示的跨文化對話 ——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為例 | |
110 | 高郁媗 | 碩士 | 博物館、非政府組織與移工議題倡議:合作策展中的博物館行動主義 | |
110 | 郭冠廷 | 碩士 | 故宮跨專業團隊與榮民的文化行旅:《故宮・藝想世界》計畫之設計理念與實踐經驗 | |
110 | 葉家妤 | 碩士 | 刺青文化於美術館的再現與觀眾解讀之研究—— 以高美館《TATTOO刺青——身之印》展為例 | |
109 | 何平 | 碩士 | 博物館展示中的女性角色與女性觀眾認同之「對話」:以《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特展為例 | |
109 | 王譯慧 | 碩士 | 美術館兒童教育志工培訓與經驗之研究: 以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為例 | |
108 | 陳又真 | 碩士 | 聽損成人參與博物館活動經驗與需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傾聽科學攝影工作坊」為例 | |
108 | 林琮穎 | 碩士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實境遊戲中青年族群社交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 |
107 | 蔡宜璇 | 碩士 | 音樂應用於博物館人權教育活動之研究——以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七屆青年人權體驗營為例 | |
107 | 翁翊瑄 | 碩士 | 從歷史教師的教育觀點探討國家人權博物館之展示與遺址的教育性 | |
107 | 謝宇婷 | 碩士 | 當代藝術中的創傷再現與觀眾詮釋——台北當代藝術館《羅莎的傷口》個案研究 | |
107 | 江岱軒 | 碩士 | 戲說歷史:探究兒童觀眾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戲劇導覽之歷史學習經驗 | |
106 | 沈怡君 | 碩士 | 鳳甲美術館館校合作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以「北投藝群人」為個案 | |
106 | 吳蕙蓁 | 碩士 | 常民飲食文化展示中的集體記憶建構——以「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為例 | |
106 | 吳玟潔 | 碩士 | 博物館人權教育之代間學習研究——以「綠島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為例 | |
106 | 葉庭君 | 碩士 | 美術館藝術教育課程規劃與兒童學習經驗——台北當代藝術館好玩藝教室之「提姆老師的藝術小學堂」個案研究 | |
106 | 蔡佩淇 | 碩士 | 高齡志工導覽與操作互動展品: 以「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為例 | |
105 | 楊越涵 | 碩士 | 博物館社群媒體經營之內容規劃原則探討——以經營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
105 | 林洛慇 | 碩士 | 新住民策展與導覽促進多元文化溝通之研究——以桃園市新住民學習中心為例 | |
105 | 蘇宛君 | 碩士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心智障礙者教育活動之研究 | |
104 | 楊雅如 | 碩士 | 美術館中學習單的角色及功能:以台北當代藝術館家庭觀眾學習單設計為例 | |
103 | 鍾如 | 碩士 | 從非觀眾研究探博物館大學生觀眾: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為個案研究 | |
103 | 陳郁婷 | 碩士 |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服裝展示中的女性意象 | |
103 | 丁巧如 | 碩士 | 超越國族主義之「慰安婦」議題之反思與再現——日本「女性的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個案研究 | |
103 | 張釋 | 碩士 | 遷轉、邊界與認同: 新加坡博物館中早期華人移民勞⼯之再現 | |
102 | 塗惠雯 | 碩士 | 文學文物典藏與捐贈互動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文學館琦君與姚一葦之文物捐贈為例 | |
102 | 王湘雯 | 碩士 | 神入歷史:博物館劇場中的歷史教育 | |
101 | 顏芝芸 | 碩士 | 兒童觀眾於高雄兒童美術館的遊戲互動與創作分享行為——以「圖案,真奇妙!」特展為例 | |
101 | 余嘉盈 | 碩士 | 博物館與視障團體合作關係之探討——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學友之家為例 | |
101 | 楊孟倫 | 碩士 | 大學生參觀成大博物館之經驗與認同之研究 | |
100 | 林婉綺 | 碩士 | 游移在社區營造與觀光之間:以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為例 | |
100 | 張英彥 | 碩士 | 中高齡觀眾的博物館學習活動經驗與需求探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 |
100 | 楊愉珍 | 碩士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常設展應用口述歷史之研究 | |
99 | 蔡佳育 | 碩士 | 探國小教師運用十三行博物館圖畫書融入教學參觀之研究 | |
98 | 古佩玉 | 碩士 | 十三行博物館史前文化展示家庭觀眾互動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 |
98 | 劉曉樺 | 碩士 | OldisNew!?故宮宣傳影片及青年觀眾解讀之研究 | |
98 | 李捷葳 | 碩士 | 博物館展示中的音樂元素:兩個案例之研究 | |
97 | 許珍瑋 | 碩士 | 國立臺灣博物館導覽志工學習經驗與脈絡之研究 | |
97 | 江濡因 | 碩士 | 龜山眷村故事館之建構與展示性別意象之研究 | |
97 | 李芊緰 | 碩士 | 從展示衍生商品談博物館青年觀眾之回憶與學習 |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06 | 沈怡君 | 碩士 | 鳳甲美術館館校合作與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北投藝群人」為個案 | 與容淑華共同指導 |
99 | 陳曉然 | 碩士 | 青年觀眾參與展覽相關教育活動的學習經驗——以台北當代藝術館週末工作坊為例 | |
99 | 劉齡予 | 碩士 | 美術館多元智能學習之探究——以高中生參觀當代藝術展覽為探討 |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95 | 簡玉閔 | 碩士 | 松園空間圖像的變遷與想像之研究 | 與潘小雪共同指導 |
94 | 林文 | 碩士 | 懷舊餐廳收藏者的收藏、展示與文化想像 | |
94 | 杜薇 | 碩士 | 展示、導覽與人類生活想像——探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之導覽解說與文化想像 | |
93 | 游淑妃 | 碩士 | 藝術學習者之收藏歷程與意義建構-以花蓮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為探究對象 | |
93 | 馬若喬 | 碩士 | 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