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Performance Projects
Theses Supervised
Current Position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教授
舞蹈空間舞團(Dance Forum Taipei)藝術總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美國紐約大學舞蹈碩士
Academic Experience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藝會董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2009-2012)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2004-2007)
「臺灣國際舞蹈論壇」籌備委員(2004、2012)
台北國際藝術村執行長(2003)
第一、二屆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
「原舞者舞團」舞蹈顧問、國際舞蹈學院舞蹈節總監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1989-1991)
Recognition & Awards
第23屆臺北文化獎(2019)
第3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獎項(1999)
舞蹈空間舞團
臺灣當代舞蹈創新指標團隊,由第三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平珩於1989年創立,至今已與56位編舞家、168位音樂、服裝、燈光及舞臺藝術家,共同創作88個作品,並至臺灣各地及深入歐亞美加39個城市巡演,全球展演近千場。
2008年起著重國際共製合創,與荷蘭、瑞典、西班牙等地舞團及劇場聯合共製,深獲亞洲及歐美舞蹈界專業肯定及讚許。2019年以「關照表演藝術深度與廣度的全面視角,已創造出獨特且不可或缺的文化價值」獲臺北文化獎肯定。
《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
平珩在中央研究院胡台麗教授領軍下參與此項研究計畫,以其在紐約世界舞譜局所學,用以整理即將失落軼散的臺灣原住民舞蹈,對於原住民祭典和歌舞之紀錄跨出一大步,將肢體動作與姿勢特別詳加分析、逐步紀錄。
《舞蹈欣賞》
由平珩主編,邀請國內外對舞蹈各自學有專精的學者及舞者,以淺顯易讀的筆調書寫舞蹈的緣起,舞蹈的動作意義、祭典意義、臺灣舞蹈及中國大陸舞蹈的歷史軌跡,其中並對原住民的舞蹈闢一專章詳述。是一本具學術價值,同時也足供入門者一窺舞蹈世界的專書。
《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
從創立台灣第一個黑盒子劇場─皇冠舞蹈工作室,到成立台灣第二個職業舞團─舞蹈空間,平珩細數三十年來藝術行政工作重點與心得,分享藝術行政既要嚴守按部就班完成任務的「行政者」紀律,也要能兼具「藝術家」打破框架的工作特質。
《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平珩的國際共製「心」經驗》
平珩以其舞蹈空間五個國際共製案例的發展歷程與成果,看見如何藉由與世界各地藝術總監、製作人、編舞家、音樂家及舞者的合作,誘發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動能,透過一部部「超規格」的作品,讓世界在舞台上看到台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舞蹈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07 | 陳海韻 | 碩士 | 從圖像2D轉換成舞蹈3D之學習歷程 -以國中八年級表演藝術課為例 | 與曾瑞媛共同指導 |
107 | 黃千容 | 碩士 | 自編繪本輔助創造性舞蹈編排——以舞作《落雨天》為例 | |
106 | 江宜芳 | 碩士 | 創造性舞蹈應用於親子共學團體之教學探究 | |
104 | 孟佳 | 碩士 | 創造性舞蹈對提升舞蹈學習興趣之研究——以北京師範大學昌平附屬中學為例 | |
102 | 林佳良 | 碩士 | 《城市角隅》創作紀實傳統肢體語彙的淬鍊與創新 | |
102 | 唐雨禪 | 碩士 | 多元文化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舞蹈課程研究 | |
101 | 李翊禎 | 碩士 | DBAE觀念架構下的芭蕾教學行動研究——以七年級表演藝術課程為例 | |
101 | 鍾幸芩 | 碩士 | 成人國標舞恰恰恰(cha cha cha)暖身教學活動之發展與實施 | |
99 | 楊雅媜 | 碩士 | 楊雅媜的創作『旅程』 | |
98 | 蘇佳伶 | 碩士 | 「柒」的身體、音樂與風格 | |
98 | 吳翌綺 | 碩士 | 『柒』中內觀身心自我之探索 |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99 | 賴昱璇 | 碩士 | 創造性舞蹈引導國中生自我認同之行動研究 | |
99 | 張婉鈞 | 碩士 | 合作學習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八年級為例 | |
97 | 謝佩君 | 碩士 | 以天母水道祭為例論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