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Kuo-Hua

Associate Professor, Acting Director of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Dean of Office of Rea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grees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博士
Fields of Research
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行政管理
Laboratory
R532 (研究大樓5樓)
Contact
andyxyu@yahoo.com.tw

Overview

Courses

Publications

Research

Theses Supervised

Current Position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代理所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發展處處長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3屆董事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亞太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兼任副研究員
聯合報〈聯合好評〉專欄作者
臺北廣播電臺「 公民總主筆─于國華時間」主持人
台灣文化經濟與人才發展協會監事
中華展演文創發展協會無給職顧問(2021-2023)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博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文化政策與文化資產組)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學士

Academic Experience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澳門理工學院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
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常務理事(2017-2021)
學學文創志業公司董事(2008)
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執行長、兼任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執行長(2006-2007)
學學文創開發公司規畫師、學學文創開發公司文化事務總監(2005-2006)
民生報活動企畫組記者、主任,民生報文化新聞組記者,民生報總編輯特別助理、聯合報資深撰述委員,聯合報文化新聞組組長(1991-2005)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臺北市文化局——110年度文化領導人才培育計畫計畫專業顧問(2021)
金點新秀設計獎空間設計類評選委員(2021)
文化部110年度「藝文場館營運升級、地方扶植傑出團隊、媒合團隊駐館計畫」考評輔導案計畫協同主持人(2021)
文化部藝文紓困4.0審查委員(2021)
「臺北造起來」臺北市特色店家再造計畫評選及輔導委員(2019-2021)
台灣品牌團隊遴選補助計畫遴選委員(2018-2021)
文化部「臺灣文化節慶升級計畫」輔導訪視暨評鑑計畫評鑑委員(2018-2021)
文化部地方文化特色及藝文人口培育計畫「藝文教育紮根」輔導訪視暨評鑑計畫評鑑委員(2018-2021)
原住民族產業價創新計畫專家顧問(2020)
國藝會「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藝評網)評審委員 台北奔牛節藝術委員會委員(2009)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外館所經營管理營運督導委員會委員(2008)
第八屆全國科技會議子題1.6(結合人文藝術與科技創新,推展具 國際競爭力之文化藝術)子題委員(2008-2009)
文建會傑出演藝團隊扶植計畫行政評鑑委員(2007-2009)
台北市小巨蛋節目檔期審議委員(2007)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營運督導委員(2006)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縣市國際文化藝術節評鑑委員(2005)
台北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許可審議委員(2004)
台北、上海、香港、深圳四城市文化會議台北代表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常務監事(2003)

Recognition & Awards

第五屆臺北縣文學獎(2009)
第九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城市對望》系列報導(2005)
「尋找市民美學:2001公共藝術論壇在台北研討會」論文徵選優選(2001年11月,論文主題:公共藝術與常民生活美感的追尋──重建二結王功廟的省思)
第十屆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1999年11月,2000年3月至6月赴東南亞研究,主題:「讀者認同與報紙『社區化』:報業競爭的社會分化危機」)

Patents

專利名稱:區域智慧資本之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專利字號:發明第I536310號
專利類型:發明專利
共同擁有者:于國華、王耀德、吳安妮、吳靜吉、林月雲、林良楓、候勝宗、張朝卿、彭火樹、廖文宏、劉吉軒

  • 學術專題討論
  • 文化創新與趨勢研究
  • 產業創新與社會發展趨勢
  • 創意教學專題
  • 文化生態與藝術環境
  • 英雄之旅:藝術跨域學術專題

一、專書、專文與報告

于國華(2019)《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臺東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于國華(2018),《流留補償:基於生態博物館視野的鄉村文化產業研究》,臺北市:索引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于國華編著(2012),《藝術經紀手冊(實務篇)》,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于國華編著;曾介宏、劉惠苓、林琇瑛合著(2012),《藝術經紀手冊(理念篇)》,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于國華撰述、陳郁秀口述(2006),《鈴蘭清音──陳郁秀的人生行履》,臺北市:天下出版。

于國華(2005),《敲星擊月:擊樂明星的成長紀事》,臺北市:明天國際。

二、研討會論文

于國華(2020),「百年漢餅、文創傳承:台灣舊振南餅店」,「2020第十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北京:北京大學,2020.01.04。(與周尚儀共同發表)

于國華(2019),「應用賴聲川創意學的課程設計與執行」, The 11th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Assurance。澳門:澳門理工學院,2019.11.10-11.21。

于國華(2019),「美美與共的城市藝術節」,「2019世界城市論壇」。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10.24-10.27。

于國華(2018),「以鄉村為教室:體驗學習的課程實驗摘要」, The 10th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Assurance。澳門:澳門理工學院,2018.11.21。

于國華(2017),「創意群聚的經營:華山1914文創園區個案研究」,2017第四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北京:北京大學,2017.01.07。(與王柏鈞共同發發表)

于國華(2016),「過去、現在、未來:建構城市認同的時態觀點」,上海2016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2016.10.20-21。

于國華(2016),「臺灣演藝團隊扶植政策的發展與課題」,兩岸文化產業論壇。南京:南京藝術大學,2016.05.27。

于國華(2016),「「真實」的地方美感體驗─以生活美學為核心的地方藝術產業」,2016年兩岸三地生活美學與美術業產業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大學,2016.05.06。

于國華(2014),「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做為地方文化保存與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2014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2014.11.15-16

于國華(2014),「從舞臺藝術走向環境體驗:紙風車劇團」,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北京:北京大學,2014.01.11-12。(與蕭淑君共同發表)

于國華(2013),「為文化譜曲:風潮音樂」,第十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北京:北京大學,2013.01.06-07。

于國華(2013),「城鄉『博物館化』:宜蘭經驗給中國城鎮化的參考」,兩岸文創政策高階論壇——全球文創元素之保存與創新。臺北:政治大學,2013.06.28。

于國華(2012),「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發展:臺灣經驗的反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大學論壇」。北京: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12.08。

于國華(2012),「從陌路到同軌?對於臺灣文化產業發展過程的經驗思考」,「2012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2012.12.02。

三、學術演講

于國華(2021),「竹圍工作室閉幕論壇」講座,新北市竹圍工作室主辦,2021.07.02。(發表人、與談人)(網路進行)

于國華(2021),文創影響力專案輔導課程/文創產業商業模式,臺東縣台東TTMaker主辦,2021.06.18。(主講人)(網路進行)

于國華(2021),審美與人生境界,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主辦,2021.04.24。(主講人)

于國華(2021),審美與藝術實踐,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2021.04.12。(主講人)

于國華(2021),【華山文旅學 X 相遇地方】地方創生的風土設計課,臺北市華山文創,2021.03.27。(主持人議題規畫)

于國華(2020),2020【突破論壇】亞洲創生合作,臺北市長風基金會,2020.12.12。(主持人、與談人)

于國華(2020),表演藝術的產業未來,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主辦,2020.12.03。(主講人)

于國華(2020),趨勢與前瞻:台灣表演藝術的未來,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2020.11.02。(主講人)

于國華(2020),城市美學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城市科技大學,2020.10.23。(主講人)

于國華(2020),我審美,故我在,台東縣池上穀倉藝術館,2020.09.05。(主講人)

于國華(2020),文創產業商業模式、個案專業輔導,臺東縣台東TTMaker主辦,2020.04.16-04.17。(主講人)

于國華(2020),文創產業商業模式,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主辦,2020.3.28。(主講人)

于國華(2019),華山 x 地方系列講座——小鎮文創在華山,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拱廳,2019.10.17。(主持人、與談人)

于國華(2019),「華山文旅學 X 相遇地方」地方基因、文化瀰因,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拱廳,2019.09.28。(主持人、議題規畫)

于國華(2019),「華山文旅學 X 相遇地方」農食行銷三袋論,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拱廳,2019.08.25。(主持人、議題規畫)

于國華(2019),「華山文旅學 X 相遇地方」青山裡的黑金,台中國家歌劇院,2019.07.20。(主講人、議題規畫)

于國華(2019),藝術行政管理初階課程:表演藝藝市場,台中國家歌劇院,2019.05.04。(主講人)

于國華(2019),北京的市與士,臺北市東吳大學三創中心,2019.04.30。(主講人、與談人)

四、其他

于國華(2020),〈大象與蚯蚓:疫情後的表演藝術生態關照〉,《PAR表演藝術雜誌》,331:41-41。

于國華(2016),〈空間效應:量變與質變,壓縮與穿越〉,《表演藝術年鑑》,頁9-11。

于國華(2015),〈不是「鯊魚」是夥伴!表演藝術經紀人在哪裡?要化資產為產值亟須打造相關制度與人才〉,《PAR表演藝術雜誌》,271:98-99。

于國華(2015),〈編輯室報告〉,《表演藝術年鑑》,頁6-8。

于國華(2014),〈在新舊震盪之間,尋找文化新局〉,《PAR表演藝術雜誌》,253:82-83。

于國華(2014),〈年度回顧〉,《表演藝術年鑑》,頁6-8。

于國華(2013),〈編輯室報告〉,《表演藝術年鑑》,頁6-8。

于國華(2011),〈向左走?向右走?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下的表演藝術處境〉,《表演藝術年鑑》,頁165-176。

于國華(2010),〈新進團隊,令人期待!〉,《PAR表演藝術雜誌》,207:10-11。

于國華(2010),〈2009年臺灣表演藝術觀眾與市場分析〉,《表演藝術年鑑》,頁293-307。

于國華(2010),〈是外來文化殖民地還是本土藝術培育場?〉,《PAR表演藝術雜誌》,212:87-90。

于國華(2009),〈大火燒出的危機與契機〉,《表演藝術年鑑》,頁233-240。

于國華(2009),〈相信民間的創意〉,《PAR表演藝術雜誌》,199:10-11。

于國華(2008),〈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PAR表演藝術雜誌》,185:90-93。

一、文建會

于國華(2010),表演藝術消費調查計畫(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9),表演藝術團體體質研究(協同主持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地區表演藝術產業市場研究(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7),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第一篇第四章:表演藝術產業發展概況,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表演藝術產業調查研究(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6),台灣地區表演藝術產業業現況調查(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2),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委託經營規畫(2002,研究助理)

二、文化部

于國華(2013-2014),文化創意產業創新政策研究案(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12),文化創意事業原創產品服務價差優惠補助辦法(協同主持人)

三、經濟部

于國華(2013-2015),區域智慧資本3年計畫(101-EC-17-A-31-S1-224)。(分項計畫主持人)

四、國藝會

于國華(2019),表演藝術生態觀測指標與架構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8),台北市新興表演藝術空間營運模式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

五、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于國華(2011-2012),「2040表演藝術@臺灣舞臺:一個世代後的文化挑戰與視野」研究案(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4-2008),《表演藝術年鑑》編輯(協同主持人)

六、其他

于國華(2018),傳承與創新——美食與文化產業的創意聯動策略,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會(計畫主持人)

于國華(2017),澳門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研究,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會(研究員)

于國華(2012),臺北市演藝團體從事藝文活動輔導管理實務調查案,台北市文化局(協同主持人)

于國華(2000),台灣文化檔案Ⅱ:民國88年1月-民國89年12月,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協同主持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畢業年度 姓名 學位 論文名稱 共同指導
111 周尚儀 碩士 體驗經濟再確認:靈性體驗之自我民族誌研究
110 葉又甄 碩士 跨領域創作製作流程之個案研究
110 陳姿穎 碩士 界限內的自主:以賦權理論探討準政府組織與政府之權責關係——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為例
109 沈奕如 碩士 地方文學館的地方化——以臺中文學館與臺中作家典藏館為例
109 林珣甄 碩士 透過藝術的關係連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創作計畫研究
109 張佩儀 碩士 台灣新詩跨媒介改編歷程之研究
109 李明智 碩士 為流行音樂產業召喚吉他: 因為愛琴——吉他音樂節
108 黃郁庭 碩士 民間組織在文化治理中的資源選擇 ——以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為例
107 黃碩君 碩士 初探美術館之場所精神
106 張暢 碩士 當代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的職涯分析 -以台灣和大陸為例
106 林汶智 碩士 京劇、歌仔戲跨域融合演出-《京歌》製作計畫
106 陳立緯 碩士 台灣婚紗攝影產業變遷研究:工作室的崛起
106 奚昊晨 碩士 文化距離、地理距離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對於中國大陸文化產業商品出口額的影響
106 沈婷茹 碩士 藝術作為地方生態美學之媒介——以港口部落為例
105 鍾儀 碩士 宜蘭椅設計大賞之設計符號與文本意義探析
104 郭惟佳 碩士 以社會行銷觀點探討台灣親子共讀圖畫書的推廣
104 廖昀靖 碩士 台灣文化政策中建構地方想像的美學方法——以「宜蘭村落美學」為例
104 吳穎琦 碩士 中國大陸民辦藝術培訓機構行銷策略研究——以福州金太陽藝術培訓學校為例
104 徐玉玲 碩士 新竹市「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之政策評估
103 詹明芳 碩士 視覺藝術專業創業者之創業動機與創業歷程研究
102 林曉雯 碩士 在歷史街區合作創業——以大稻埕為場景的大藝埕實踐計畫
101 李孟融 碩士 分級獎助計畫對表演藝術團隊營運之影響以小規模戲劇團隊為例
100 許逸羽 碩士 以賦權為基礎探討文化創意產業育成模式:以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為例
100 林科呈 碩士 Live House與臺灣音樂產業之互動關係探討
99 王柏鈞 碩士 群聚的想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政策規劃與實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