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Courses
Publications
Research
Theses Supervised
Current Position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特聘副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英國愛斯特大學藝術文學學院戲劇系戲劇博士(University of Exeter, Exeter, UK)
國立臺灣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企業經理人員高階管理班)
美國愛荷華大學戲劇學系碩士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USA)
Academic Experience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牯嶺街小劇場G.L.T.執行長(無給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原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國立國光藝術戲劇學校劇場藝術科主任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出組組長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專任講師
Recognition & Awards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3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
- 學術專題挑論
- 藝術與人文教育理論研究
- 劇場社會學與社群專題
一、專書、專文與報告
容淑華編著(2021),《監獄劇場:逆風行者》。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容淑華、王筑筠編著(2019),《文化﹒體驗:感性的啟蒙》。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容淑華、平珩、陳俊文編著(2019),《交織:碰撞藝術跨域的教學案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容淑華(2019),〈藝起玩劇:藝術跨域詮釋〉,載於張中煖、吳玉鈴主編《關渡啟藝 共生共好》。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Jung, S.H.(2018). “Reflections from a/r/tography: Perspectives to review creative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needs children”, in DANCE, ACCESS AND INCLUSION: Perspectives on Dance, Young People and Change. Edited by Stephanie Burridge and Charlotte Sevendler Nielsen. Oxon, New York: Routledge.
容淑華(2015),〈藝術方法學:開啟沒有終點的兒童特教旅程〉,載於張中煖、吳玉鈴、王雲幼、容淑華、吳岱融(編著)《起身共舞‧藝醫同行:改變界域的藝術人》。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頁78-99。
容淑華(2013), 《另類教育:教育劇場實踐》。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容淑華(2010) ,《空間的表演》。臺北市:黑眼珠文化。
容淑華(1998),《演出製作管理》。臺北市:淑馨。
容淑華(1997) ,《奇妙世界—劇場》。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二、期刊論文
容淑華(2020),〈劇場行動在劇場之外:表演藝術療育工作坊在桃園女子監獄的劇場行動〉,《美育》,233:11-23。
容淑華(2020),〈藝術教師的奇幻旅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60-67。
容淑華(2016),〈我的身體即世界的中心:論表演藝術教室中的美感經驗〉,《藝術評論》,31:79-104。
容淑華(2010),〈多元文化教育劇場:側繪臺北市河堤國小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團隊之行動教育〉,朱銘美術館期刊。
容淑華(2007),〈兒童戲劇:理性的藝術〉,《美育雙月刊》,159:44-47。
容淑華(2005),〈移情、思考與創造:教育劇場與本我個體的對話〉,《美育雙月刊》,147:60-75。
容淑華(2004),〈教育劇場是學習社群的典範?〉,《美育雙月刊》,142:71-78。
容淑華(2004),〈教育劇場:實踐與進步的哲學〉,《臺灣戲專學刊》,93(1):127-144。
容淑華(2002),〈教育劇場在國民教育階段實踐之研究〉,參見網站:http://www.arte.gov.tw/91drama-edu-seminar/05/05-txt-2/910731-3.htm。
容淑華(2001),〈戲劇作為變革求新之媒介〉,《人本教育札記》,第150期。
容淑華(2001),〈英國教育戲劇/劇場理論與實踐之初探〉,《臺灣戲專學刊》,90(5):96-112。
三、研討會論文
Jung, S.H. (2020). “Drama Action Outside the Theatre Bridging the Process of Thought and Choices: What is the Role of Teaching Artist I Play?”, The 5th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rtist Conference Sept. 14-17 2020 in Seoul, Korea. (video conference through zoom)
Jung, S.H. (2019). “An encounter between schoolteacher and artist:What artist today implies for school arts education?”, The 9th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AAE), 28 October – 1 November 2019 in Frankfurt, Germany.
Jung, S.H. (2018). “The Efficacy of the Performance Programme and Embodiment for Women Prison in Taiwan”, The 24th Performance Studies Conference in Daegu, Korea.
容淑華(2018),「表演藝術療育工作坊在桃園女子監獄行動的影響力」,2018臺南大學劇場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現代劇場與應用戲劇的在地描繪與形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主辦 ,2018.10.12。
Jung, S.H. (2017). “Using A/r/tography to Develop an Inter-subjectivity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Kyoto, Japan. 2017.04.04-06.
Topic: .
Jung, S.H. (2016). “Encounter, Authenticity, Aesthetic: Implementing Aesthetic Concepts in
Renewing Teaching Practice”, World Alliance of Arts Education (WAAE) in Hangzhou City, China.
Jung, S.H.(2015). “Reflections from A/R/Tography Perspective to Review Creative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Children”, Paper presented at Twist and Twin: Exploring Identities in Dance, 13th World Congress of Dance and the Child International, Copenhagen, Denmark. 2015.07.05-07.10.
Jung, S.H.(2013). “Applied Theatre in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under TACT/FEST (Theatre Arts for Children and Teens Festival) in OSAKA 2013.
Jung, S.H.(2013). “Reflection from A/R/Tography Perspective to Review Process Drama in the Classroom”,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IDEA), Paris.
Jung, S.H.(2012). “Theatre for Young Audien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under TACT/FEST (Theatre Arts for Children and Teens Festival) International Theatre for Young Audience OSAKA in 2012.
容淑華(2012), 「A/R/T藝術為本的教育探究與實踐之經驗」,2012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教育研幼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辦。
容淑華(2011), 「教學中美感經驗的探索與課程建構」經典研讀討論人,國家教育研究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辦。
Jung, S.H.(2011). “The Current State of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and the Potential of Networking in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under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Okinawa for Young Audience 2011.
Jung, S.H.(2011). “Theatre in Education: School-Parents Partnership”, SDEA Theatre Arts Conference 2011, Singapore.
容淑華(2010),「演/教員做為文化工作者身分之演繹」,2010戲劇教育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地與多元文化的展現,國立臺南大學主辦。
容淑華(2009),「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在幼教學員的學習歷程」,2009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輔英科技大學主辦。
容淑華(2007),「非營利性小劇場經營之迷思:以『牯嶺街小劇場』為案例」,兩廳院20週年論壇,臺灣劇場經營研討會。
Jung, S.H.(2007). “To Mould New School Culture Through ‘Drama in Education’ and ‘Theatre in Education’”,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IDEA),香港,2008.07.22。
容淑華(2007),「劇場的辯證性在社區議題的歧義」,2007應用戲劇/劇場國際研討會,國立臺南大學主辦,2007.06.01。
容淑華(2007),「戲劇教育應用在臺灣『學校與社區』發展情形」,2007應用戲劇/劇場國際研討會,國立臺南大學主辦,2007.06.02。
Jung, S.H.(2005). “Learning Explorations from Affection to Cognition through TIE: A Representation of New Knowledge”, Exe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容淑華(2004),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IDEA). 加拿大渥太華舉行。
容淑華(2004), “TIE As a Therapeutic Learning Community”, 4th Athens International Theatre and Drama Education Conference.
容淑華(2002),「選擇的價值——戲劇教學挑戰教師教學能力之省思」,「戲劇在校園」會議,香港教育劇場論壇主辦。
一、研究案
容淑華(2019-2023), 教育部,美感教育五年計畫第二期(中小學在職教師暨行政人員美感素養提升計畫)。
容淑華(2018),文化部 「文化體驗教育教案輔導計畫」。
容淑華(2014),教育部,美感教育五年計畫(表演藝術與新媒體藝術師資研習計畫「美感教育活化教學:經驗生命的真實」)。
容淑華(2005),臺中國家歌劇院規劃及建築計畫PCM。
容淑華(2004),臺北富邦基金會之「兩廳三館」營運管理規劃案。
容淑華(2004-2006),國家藝術基金會主辦,「藝教於樂」藝術與人文專案行動研究案:深耕計畫1 & 2以上為3年在河堤國小之行動研究案,有三本研究成果報告書及光碟紀錄。
容淑華(2003-2004),國家藝術基金會主辦,「藝教於樂」藝術與人文專案行動研究案——教師透過戲劇教學協助學生依其自我標準體驗「藝術與人文」及跨科目學習歷程之研究。
容淑華(2003),臺北音樂廳初步規劃及建築計畫研究案。
容淑華(2000),臺北市中山堂營運管理研究計畫案。
二、教育戲劇/劇場相關工作案
容淑華(2012),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第二屆兩廳院「《青春歌舞營》製作人。
容淑華(2012),基隆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101年度精進教學計畫:教育劇場(TIE)實作工作。
容淑華(2012),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多元文化教育:美麗新視界》。
容淑華(2011),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進行關於多元文化議題的讀書會,探討不同族群之間包容與尊重的態度與行為。
容淑華(2011),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第一屆兩廳院「《青春歌舞營》製作人。
容淑華(2011),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100年度精進教學計畫:性別平等教育教習劇(TIE)研習。
容淑華(2011),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100年度精進教學計畫:性別平等教育教習劇(TIE)研習。
容淑華(2011),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議題:生活教育《心事誰人知》。
容淑華(2010),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正在進行新階段的培訓。
容淑華(2010),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9年度精進教學計畫:性別平等教育教習劇(TIE)研習。
容淑華(2010),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議題:生活教育《心情物語》。
容淑華(2009),教育劇場高雄在地生根計畫,進入三信高商、左營國中等四個社群。
容淑華(2009),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議題:生活教育《誰偷走我的未來》。
容淑華(2009),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專題演講,講題:「當代劇場發展的多元面貌-未來職場的可能性」。
容淑華(2008),教育劇場工作坊深根計畫,在臺北與高雄之社區與校園進行教育劇場活動。
容淑華(2008),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議題:《霸凌議題:荷韻的抉擇》。
容淑華(2008),教育劇場〈TIE〉入校園與社區〈幼稚園混齡〉系列7,議題:生活教育《吹笛手的願望》。
容淑華(2007),教育劇場〈TIE〉入校園與社區〈大學生與一般成人〉系列6,議題:性別教育《在生命的轉彎處》。
容淑華(2007),教育劇場工作坊普羅計畫主持人,臺北、臺南、高雄、上海四地進行教育劇場工作坊,共推出7個TIE Programmes。
容淑華(2007),教育劇場〈TIE〉入校園與社區〈大學生與一般成人〉系列5,議題:性/別教育《不安的沉靜》。
容淑華(2006),教育劇場〈TIE〉入校園與社區〈大學生與一般成人〉系列4,議題:公民教育《美好的世界》。
容淑華(2006),教育劇場〈TIE〉入校園〈大學生〉系列3第二季,議題:生命教育《基因魔法》。
容淑華(2005),教育劇場〈TIE〉入校園〈大學生〉系列3,議題:生命教育《基因魔法》。
容淑華(2005),教育劇場〈TIE〉入校園〈高中生〉系列2,議題:生命教育《阿祥的選擇》。
容淑華(2004),教育劇場〈TIE〉入校園〈高中生〉系列2,議題:生命教育《阿祥的選擇》。
容淑華(2004),臺灣「教育、戲劇與劇場」研討會暨研習工作坊計畫主持人。
容淑華(2004-2006),國家藝術基金會主辦,「藝教於樂」藝術與人文專案行動研究案:深耕計畫1 & 2*河堤國小家長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進行兩個TIE Programme,議題:《生活教育:線上遊戲》 & 《生命教育:兩性關係》。
容淑華(2003-2004),「藝教於樂」藝術與人文專案行動研究案——教師透過戲劇教學協助學生依其自我標準體驗「藝術與人文」及跨科目學習歷程之研究,國家藝術基金會主辦。
容淑華(2004),與新寶島視障藝團合作,帶領工作坊及演出。
容淑華(2004),教育劇場〈TIE〉入校園〈高中生〉,議題:生命教育《阿祥的選擇》。
容淑華(2003),教育劇場〈TIE〉入校園〈國中生〉,議題:《網咖》。
容淑華(2002),教育戲劇〈DIE〉與教育劇場〈TIE〉工作坊計畫主持人。
容淑華(2002),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教育戲劇師資培訓及教師在職訓練「戲劇教學」課程之師資。
容淑華(2001),2001兒童戲劇推廣計劃——一起來抓馬:DIE師資研習營,臺北、臺東教育戲劇工作坊主持人。
容淑華(2001),2001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亞洲連線計劃主持人。
容淑華(2001),「差事劇團」教育劇場種子劇團培訓工作坊主持人。
三、社區劇場相關
容淑華(2011-2012),《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之社區劇場計畫主持與執行。
容淑華(2011),新北市新莊中港大排污染改善暨河廊環境營造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其中之《活:民眾參與及社區營造》的計畫主持與執行。
容淑華(2010-),新北市中和區壽德社區劇場計畫主持與執行。
容淑華(2007),「2007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嘉義縣政府主辦,嘉義縣東後寮駐村藝術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0 | 李孟潔 | 碩士 | 「做十六歲」:青少年的儀式劇場 | |
110 | 林祐萱 | 碩士 | 即興劇課程對國中生 團隊合作、創造力影響之探討 | |
110 | 謝淑玲 | 碩士 | 以人智學觀點探究音樂對身心障礙者之影響 ——以「社團法人臺灣藝啟生活家庭協會」音樂課程為例 | |
110 | 劉怡妏 | 碩士 | 以一人一故事劇場作為精神疾病經驗者自我去污名之行動 | |
109 | 江貞儀 | 碩士 | 探究多元感官視覺藝術創作對潛能開發班兒童學習表現之影響 | |
109 | 林佳文 | 碩士 | 越過青春的鐵柵:非行少年藉戲劇活動的對話行動 | |
108 | 杜宜芸 | 碩士 | 北管融合奧福教學法之創新教學——以新北市平國小音樂社團教學為例 | |
107 | 李特恩 | 碩士 | 身體主體性回歸:高中生在生態空間中的存有覺察 | |
107 | 施以真 | 碩士 | 傳統武術作為身體教育之個案研究 | |
107 | 譚賽羅娜 | 碩士 | 以梵谷作品為例探討視覺思維在兒童繪畫與鑒賞教學中的運用 | |
106 | 沈怡君 | 碩士 | 鳳甲美術館館校合作與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北投藝群人」為個案 | 與陳佳利共同指導 |
106 | 施尚汶 | 碩士 | 《校園地圖故事集》 集體創作方案在國小資源班社會技巧課的應用 | |
106 | 黃南婷 | 碩士 | 玩出溝通力: 戲劇策略的教學實踐 | |
106 | 韓佳陵 | 碩士 | 藝術統合教學融入國小潛能開發班語文表達之研究 | |
105 | 鄭佩欣 | 碩士 | 探討混齡兒童進入戲劇場域對「經驗」藝術知識之建構 | |
105 | 蔡佳君 | 碩士 | 創造性舞蹈對高齡者身體知覺再現影響之研究 | |
104 | 張淑敏 | 碩士 | 藝術對話課程提升老人幸福感之研究:藝術對話課程提升老人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區○○老人安養護中心為例 | |
104 | 成欣欣 | 碩士 | 從經驗出發:探究青少年劇場開發多元智能的可能 | |
104 | 許家倫 | 碩士 | 環境教育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之研究,以坪頂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為例 | |
104 | 黎凡華 | 碩士 | 結合環境教育引導兒童藝術創作歷程之研究——以米倉國小為例 | |
103 | 鄭淳方 | 碩士 | 藝術「活化」教室——對話性的教學實踐 | |
103 | 周文婷 | 碩士 | 創作性戲劇策略融入性別平等教育:以國中八年級表演藝術課程為例 | |
103 | 謝宜潔 | 碩士 | 社群本位取向之「長壽茶桌藝術方案」——高齡者生命經驗回顧與空間意義探尋 | |
102 | 徐孟利 | 碩士 | 華德福教育性戲劇課程之「轉化」意涵及教師實踐歷程探究 | |
102 | 許恕寧 | 碩士 | 從批判教育學觀點省思表演藝術跨域課程之行動研究 | |
102 | 陳姿恩 | 碩士 | 表演藝術團隊專業知能輔導之研究——以嘉義縣表演藝術輔導團隊為例 | |
101 | 蔡佳穎 | 碩士 | 透過藝術的語言教育在華德福學校實踐之研究 | |
100 | 楊亞璇 | 碩士 | Freire對話論融入教育戲劇——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 |
100 | 涂繼方 | 碩士 | 穿越三層故事:臺北市河堤國小演/教員社群之實踐 | |
100 | 王予涓 | 碩士 | 瑜伽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例 | |
100 | 陳依秀 | 碩士 | 社區藝文活動探討居民生活美學經驗,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為例 | |
100 | 李祈慧 | 碩士 | 教育戲劇融入英語溝通式教學觀之課程實踐 |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1 | 柯宛均 | 碩士 | 「舞動心流」——成人身體教育對心流經驗提升之探討 | |
111 | 張瑜恩 | 碩士 | 戲劇教學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對學生人際智能之影響 | |
110 | 余雅婷 | 碩士 | 鷹架理論融入歌仔戲教學之研究——新住民兒童為例 | |
109 | 黃文冠 | 碩士 | 劇本教學提升學生性別議題認知之研究 | |
109 | 陳品如 | 碩士 | 樂齡舞越:樂齡族群藝術統合課程之探究 | |
108 | 賴欣倫 | 碩士 | 表演實習與製作課程促進高級中學舞蹈藝才班學生自我認知之行動研究 | |
108 | 賴欣倫 | 碩士 | 藝術統合教學法對自閉症學生溝通行為之影響 | |
108 | 張凱琪 | 碩士 | 「教師」先「入」位了,才有「戲」—— 探究表演元素對教師入戲之影響 | |
107 | 李嘉偉 | 碩士 | 身體感知運用於特殊兒童人際關係之研究: 以唐氏症孩童為例 | |
107 | 洪健祐 | 碩士 | 以創造性戲劇策略引導音樂劇學習之探究 | |
107 | 皮業榮 | 碩士 | 戰爭藝術之研究 | |
107 | 張綺真 | 碩士 | 探究國中社團故事說演服務學習: [紙芝居行動故事劇場]進入社區幼兒園之服務為例 | |
106 | 江之潔 | 碩士 | 青少年學習「史氏體系」體驗元素之行動研究 | |
105 | 葉郁薰 | 碩士 | 探究國中教師表演藝術研習計畫對藝文領域教師美感教育之影響 |
戲劇學系碩(博)士班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10 | 蔡亞耘 | 碩士 | 樂齡劇場的政治性 |
文藻外語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畢業年度 | 姓名 | 學位 | 論文名稱 | 共同指導 |
---|---|---|---|---|
105 | 黃奕盛 | 碩士 | 藝術元素作為華語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以泰國蓬瑪學校為例 | 與林雪鈴共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