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燕 副教授兼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最高學歷:日本國立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博士
學術專長:日本博物館史、博物館與地方、無形文化遺產學
研究室:R526(研究大樓5樓)
聯絡方式:swallow886@gmail.com

學經簡歷

 

學歷

日本國立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文化部第三屆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

文化部第三屆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審議委員會委員

文化部第三屆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中市政府古物、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委員

花蓮縣政府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

建國文化基金會董事

云辰文化基金會董事

金萬喜文教基金會董事

 

經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館長(2018-2021)

全國博物館論壇「法規制度與組織發展」議題召集人(2019.05-2019.12)

全國文化會議「文化生命力」議題委員(2017.03-10)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外國研究員(2012)

文化資產總處籌備處第二屆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審議委員會委員(2010-2012)

《博聞 eMnews》(電子期刊)第5-10期總編輯(2009-2011)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第四屆諮詢委員(2009-2010)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7-2008)

桃園縣政府地方文化館輔導委員會委員(2007)

日本法政大學生涯規劃學部客座研究員(2005)

日本滋賀縣立琵琶湖博物館特別研究員(2004)

 

榮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課程

學術專題討論

博物館與無形文化資產專題

著作

一、專書、專文與報告

黃貞燕(2020),《地域文化を活用する——地域振興、地域活化に果たす役割》,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日高真吾研究室。(日高真吾合編)

黃貞燕(2020),〈ジェンダー,歴史教育と博物館:台湾での経験を例に〉,《日本列島社会の歴史とジェンダー》中間報告(第219集),頁461-485。

黃貞燕(2020),〈博物館と社会−台湾における地域博物館の展開から考えること〉,平芳幸浩、三木順子、井戸美里編。《芸術の価値創造:京都の近代から開ける世界》,頁312-322。

黃貞燕(2019),《地域文化を保存するー実践者の視点から》,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日高真吾研究室。(日高真吾合編)

黃貞燕(2017),《無形文化資產實務操作參考手冊》,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郭佩宜合著)

黃貞燕(2016),《民俗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意義、原則與方法》,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黃貞燕(2011),《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編)

黃貞燕(2009),《2005-2008年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執行主編)

黃貞燕(2009),《走進博物館:邁向博物館學專業的5堂必修課》,臺北:原點出版。(主編)

黃貞燕(2008),《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編著)

黃貞燕(2007),《博物館行政》,臺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主編)

 

二、期刊論文

黃貞燕(2020),〈博物館と社会−台湾における地域博物館の展開から考えること〉,平芳幸浩、三木順子、井戸美里編《芸術の価値創造:京都の近代から開ける世界》,頁312−322。

黃貞燕(2017),〈信仰、文化遺產與當代社會-以日本文化財制度與社寺博物館為例〉,《新北市黃金博物館學刊》,5:42-50。

黃貞燕(2016),〈日韓無形文化遺產國家制度的成立─體系與機制之知識與社會因素〉,《文化資源學報》,10:67-96。

黃貞燕(2016),〈消失的博物館—日本公共文化事業的改革〉,《典藏今藝術》。

黃貞燕(2015),〈環境教育、市民學習與博物館〉,《臺灣博物季刊》,34(2):26-33。

黃貞燕(2014),〈地方再現、藝術展演與市民參加-日本一九九○年代以降走入社會的藝術展演概況〉,《傳藝雙月刊》,112:62-73。

黃貞燕(2012),〈京都祇園祭宵山的文化展演與空間〉,《民俗曲藝》,176(2012.06):67-113。

黃貞燕(2012),〈消失的博物館——從「蒐藏、研究、展示、教育」型到「展示、教育、創意、研發」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10)〉,《博聞》(電子期刊),第10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博物館、知識生產與市民參加-日本地域博物館論與市民參加型調查〉,《博物館與文化》,1(1):5-33。臺北市: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黃貞燕(2011),〈獨立行政法人博物館的進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9〉,《博聞》(電子期刊),第9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新連結,新機會,新課題〉。《博聞》(電子期刊),第9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災難的承擔——阪神淡路大地震後日本受災文化財的管理、修復與重建〉,《博聞》(電子期刊),第8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終於登場的博物館政策─結構改革的意義: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8〉,《博聞》(電子期刊),第8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魔鬼就在細節裡〉,《博聞》(電子期刊),第8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有趣」這件事,其實並不容易〉,《博聞》(電子期刊),第7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原來改革還沒結束─市場化測試制度導入風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7〉,《博聞》(電子期刊),第7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書寫的力量〉,《博聞》(電子期刊),第6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獎,理性的文化力量〉,《博聞》(電子期刊),第6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1),〈「獨立」之名的弔詭——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權力架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6〉,《博聞》(電子期刊),第6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0),〈國立還是獨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博物館這個奇妙的組織名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5〉,《博聞》(電子期刊),第5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0),〈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3:捲入改革風潮的博物館——國立博物館的獨立行政法人化風波〉,《博聞》(電子期刊),第3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10),〈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觀察筆記:百年來的大改革-橋本行革與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誕生〉,《博聞》(電子期刊),第2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09),〈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實踐——持續發燒的行政法人化課題〉,《博聞》(電子期刊),第1期。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2007),〈走入城市脈動中的美術館〉,《JM朱銘美術館館刊》,2007年12月號。臺北縣:朱銘美術館館刊。

黃貞燕(2007),〈隱身山中的美術館〉,《JM朱銘美術館館刊》,2007年9月號。臺北縣:朱銘美術館館刊。

黃貞燕(2007),〈美術館百百種〉,《JM朱銘美術館館刊》,2007年6月號。臺北縣:朱銘美術館館刊。

黃貞燕(2007),〈第一個愛上的美術館〉,《JM朱銘美術館館刊》,2007年3月號。臺北縣:朱銘美術館館刊。

黃貞燕(2005),〈愛知萬博與開發成長的夢:從《虛飾的愛知萬博》一書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9(4):73-83。

 

三、研討會論文

黃貞燕(2020),〈博物館如何為地方蒐藏——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現地保存的實踐與意義〉,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0.10.29-10.30。

黃貞燕(2020),〈文物敘事:物、記憶與登錄系統的在地實踐〉,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0.10.29-10.30。(張育君合著發表)

黃貞燕(2017),〈歷史博物館的蒐藏、展示與性別〉,「歷史展示之性別課題研究會」。日本千葉: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7.07.02。

黃貞燕(2016),〈臺灣地方博物館的發展與現況〉,「地方文化的再發現及其活用的可能性研究會」。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2017.01.19。

黃貞燕(2011),〈地方再現、藝術展演與市民參加〉,《百年雕塑——臺灣前輩畫家楊英風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黃貞燕(2010),〈做為文化資源的博物館收藏與展示——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展示政策的博物館誌〉,《博物館雙年研討會——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黃貞燕(2010),〈日本戰後地域博物館論市民參加的理論與實踐——以市民參加型調查為中心〉,《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宜蘭:蘭陽博物館。

黃貞燕(2009),〈澎湖文化生活圈計畫〉,《島嶼環境變遷及文化永續發展論壇》。澎湖: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黃貞燕(2009),〈藝術的展示與美術館〉《金色年代、風景漫遊——臺灣前輩畫家蔡蔭棠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黃貞燕(2008),〈從民俗到文化財:日本的民俗文化財保護制度與民俗的蒐藏與繼承〉,《「博物館蒐藏的文化與科學」研討會》。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黃貞燕(2008),〈文化資產保護制度與文化生態——從日韓經驗談起〉,《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動力論壇》。臺北縣:十三行博物館。

黃貞燕(2008),〈日本無形文化財保護制度與文化多樣性〉,《保存的科學與被保存的藝術國際研討會》。日本京都: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研究計畫

一、國科會

黃貞燕(2009-2012),「文化展演、博物館技術與全球地方性」,國科會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

 

二、文建會

黃貞燕(2011-2012),「100年度補助大學院校推動博物館專業培訓及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文建會補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執行秘書)

黃貞燕(2010),「99年度補助大學院校推動博物館專業培訓及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文建會補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執行秘書)

黃貞燕(2009),「98年度補助大學院校推動博物館專業培訓及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文建會補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執行秘書)

黃貞燕(2009),「博物館普查及資訊系統建置案」,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協同主持人)

 

三、文化部

黃貞燕(2021.01-2021.11),「110年博物館歷史學——推廣、出版與工作坊計畫」,文化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20.01-2020.12),「109年博物館歷史學——推廣、出版與工作坊計畫」,文化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8.01-2018.12),「博物館國際交流暨人才培育計畫——博物館與地方學—知識生產、公民參與及博物館技藝」,文化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7.05-2017.11),「博物館國際交流暨人才培育計畫——地方文化的發現、保存與活用(2017)」,文化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7.05-2018.10),「大學是寶箱——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整合型台日文化交流計畫」,文化部補助。(協同主持人)

黃貞燕(2016.04-2016.11),「博物館國際交流暨人才培育計畫——地方文化的發現、保存與活用」,文化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黃貞燕(2016.10-2017.06),「2017亞太無形文化資產論壇——無形文化資產的永續發展與教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6.09-2017.07),「研擬文化資產保存法無形文化資產子法及相關行政規則案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6.08-2017.04),「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相關子法研擬與操作機制建構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共同主持人)

 

五、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黃貞燕(2011),「重要傳統藝術及民俗保存維護計畫暨執行參考手冊研編案」,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8-2009),「無形文化資產年鑑2005-2008編輯出版計畫」,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委託。(協同主持人)

黃貞燕(2008),「現階段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潛力資源研究調查計畫——薪傳策略研究」,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8),「現階段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潛力資源研究調查計畫-薪傳策略研究」,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委託。(計畫主持人)

 

六、教育部

黃貞燕(2021.01-2021.12),「110年北投散步:歷史、環境、生活、記憶以及其展演計畫」,教育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20.01-2020.12),「109年北投散步:歷史、環境、生活、記憶以及其展演計畫」,教育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9.01-2019.12),「108年北投散步:歷史、環境、生活、記憶以及其展演計畫」,教育部補助。(計畫主持人)

 

七、文化局、國藝會或其他

黃貞燕(2021-2022),「蘭博文物銀行營運軟體規劃採購案」,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21-2022),「110-111年澎湖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計畫專業服務委託案」,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9.12-2020.11),「北投散策-北投學地方展演培力行動示範計畫」,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9.11-2020.12),「阿里山林業暨鐵道博物館先期規劃案」,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暨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計劃主持人)

黃貞燕(2019.10-2020.11),「108-109年度馬祖民俗文物館文物在地詮釋與研究計畫」,連江縣文化處委託。(計劃主持人)

黃貞燕(2017.12-2018.11),「北投生態博物園區整體規劃專業服務」,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11),「2011東亞博物館學雙年論壇——『博物館與文化資產探索反身性東亞博物館學』」。(執行秘書)

黃貞燕(2010),「澎湖生活博物館人才培訓計畫案」,澎湖縣文化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9),「澎湖文化生活圈與生活博物館中長程發展計劃」,澎湖縣文化局委託。(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8),「博物館與文化研究中心普查計畫」。(執行秘書)

黃貞燕(2007-2008),「遠雄巨蛋附屬棒球博物館規劃案」,遠雄建設公司巨蛋建設計畫委託。(協同研究員)

黃貞燕(2007-2008),「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經營實踐檢視—一場國家文化事業變革過程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國藝會補助。(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7-2008),「無形文化資產推廣出版計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主持人)

黃貞燕(2007-2008),「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客家博物館整體營運規劃研究案」,客家文化委員會委託。(協同研究員)

展覽規劃

2020,連江縣馬祖民俗文物館常設展更新計畫顧問

2020,國家檔案管理局檔案館常設展與特展規劃計畫顧問

2019-2020,阿里山林業暨鐵道博物館前期規劃計畫計畫主持人(常設展)

2020.11-2021.09,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規劃執行委託計畫協同主持人(策展人)

2019,第25屆博物館協會國際大會臺灣館「博物之島/公民參與主題」策展人

2016,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史常設展策展人

論文指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博物館研究所

畢業年度  姓名  學位  題目
110郭惠珍碩士社會議題、社會溝通與博物館: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為例
109陳之曦碩士地方學、菜市場與地方生活:以北投市場為例
109陳亞柔碩士大眾記憶與戰爭歷史書寫——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為例
108余佩軒碩士煤礦業文化認同、社群參與和博物館行動-以臺灣煤礦民間博物館為例
108陳妍君碩士博物館、劇場與社區參與: 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8-2019年「文化劇場」為例
108曾祥宇碩士後博物館、文化地圖與地方知識生產——以「新店溪遊記─地圖工作坊」為例
108曾譯嫻碩士文化資產的地域性:以金、九礦業遺產與九份金礦博物館為例
108姚贊薪碩士老店與生活中的歷史-以大稻埕波麗路餐廳為例
108林芷柔碩士博物館之聲音蒐藏、詮釋與應用——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愛聽臺灣100年」系列為例
108張育君碩士記憶所繫之屋——以桃園大溪「古裕發」修復再利用為例
107文欣薇碩士電影、戲院、大眾娛樂生活——以新竹市1950-1960年代為例
107李文媛碩士歷史、記憶與當代實踐: 以賴和音樂節的理念與實踐為例
107李庭儀碩士食物、在地知識與當代展演——以基隆八斗子漁村為例
107葉萱萱碩士「北廠開門!」——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的公民參與及遺產詮釋
106張廖淳心碩士以食農教育為方法的環境教育——國立臺灣博物館「小小神農氏」與臺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之比較研究
105郭偉望碩士大學博物館與大學生的新關係:以國立臺灣大學假日兒童博物館活動為例
105彭君寧碩士玩具的蒐藏與詮釋——以日本玩具博物館與其扮家家酒玩具蒐藏為例
105張柏宥碩士社區工作與展覽實踐:「老街川流・常民的腳印特展」之博物館誌
105胡佳君碩士生活中的歷史——家屋、家族記憶與其詮釋與再現
104張康容碩士傳統手工藝生產性保護與社會企業的實踐——以藏族卓番林手工藝發展中心為例
104黃鴻鵬碩士地方歷史資源經營和社區營造:以西螺延平老街和螺陽文教基金會為例
104董怡彣碩士漫畫的蒐藏、詮釋與展示——以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及其特展「芭蕾漫畫——美麗成永恆」為例
103陳藝茹碩士文化地圖及空間文化的再現與學習——以城南文學地圖為例
103林依靜碩士口述歷史、物件與博物館:以苗栗獅潭大家來寫村史計畫為例
101施佩其碩士地方知識與地方博物館:以苑裡藺草文化館為例
101徐唯宸碩士眷村文化的保存與再現——以新竹市立眷村博物館的飲食方式展示為例
101林伯綸碩士文化意涵、經驗轉換與設計思考:以博物館商品為例
101陳麗玲碩士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以故宮「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為例
100李瑋茹碩士地方振興、通俗文化、博物館——以日本鳥取縣境港市「妖怪之鄉」營造活動為例
100王孝萱碩士以藝術之名——從「粉樂町」看當代藝術展演現象
99康綉蘭碩士歷史建築空間的文化詮釋與再現——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
98溫欣琳碩士產業遺產的展示詮釋:以高雄縣橋仔頭糖廠的製糖工場為例
97余翎瑄碩士社區與藝術——藝術進入社區之發展型態